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
运城池神庙盐池-【新元素 • 专题】砖瓦 · 印记


从红墙黑瓦到雕梁玉栋,从残垣断壁到斑驳砖墙。当我们站在它的跟前,会有扑面而来历史沧桑感,当我们去深入了解它,会被它背后的情怀所震撼。它们是存在于历史长河的见证,它们是存在于我们记忆中的故事,它们是存在于“地上”的故事,它们就是建筑。


对城市的老建筑,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。这种情结,是城里的老建筑逐步减少时开始的。这种减少,并非是自然倒塌,而是人为的拆迁。一会儿要修公共绿地,一会儿要修立交桥,一会又要拓宽道路,理由千千万,让位的都是老建筑。


原以为,那些蜗住在城市偏僻处,远离大道的老建筑们,应该是这座城市的寿星,会成为种种历史的见证。可近些年,这些幸运的幸存客,也迎来了它们最后的时光。当城市的新区以凡人无法觉察的速度,延伸到它们脚下的土地的时候,那些不起眼的地段,忽然之间变得奇货可居,然后是连房带地被开发商买下,再然后,是被几台大型挖机,几乎在一夜之间夷为平地。


仔细打量过那些老建筑,或许是囿于落后的机械,又或许是设计师的审美,当年修建它们的时候,几乎都是依山就势,也就造成了它们错落有致、千姿百态的造型。如今,它们脚下的那一片土地,被轻而易举整得平坦的时候,拔地而起的是清一色的高层楼房。那种依山就势的构架没有了,那些千姿百态的造型没有了,有的只是千城一面的布局,是小区里出出进进的小车,以及保安亭里冷漠而警惕的眼神。


和老建筑们一道消失的,还有那些熙来攘往的草根景象,包括那些小城独有的货郎担叫卖声,以及修伞补鞋充气的招牌。整齐划一的新城区,留给我的只是记忆与怀旧,更多的是为了适应,我被迫住进小区,被迫买上小车,被迫堵在街道,然后在PM2.5里,利用那一点无聊光阴,去怀念一些与老建筑有关的事情。


老建筑的存在,只是一种象征。当一个时代的舞台,不再有适合它们的角色时,无论质量好坏,无论寿命长短,它们注定只能沦为城市的看客。


从鼓楼到池神庙,从李家大院到裴柏村...这是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,看到它们就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,是我们童年记忆中的“老地方”。这些建筑的背后,经历太长的岁月,也积淀了深厚的人文情怀。看到它们就会看到自己,看到父辈,看到朋友......本期《新元素》以那些记忆中的晋南建筑为主题,探索与发现这些建筑背后所包容的记忆与情怀。


以我之姓 冠你之名


——池神庙,盐湖与运城

运城在春秋时称“盐邑”;战国时叫“盐氏”;汉代改称“司盐城”、“盐监城”;宋元时被名为“凤凰城”、“运司城”、“运城”,世人称为“盐务专城”——因盐运而设城,中国仅此一处。


皇家敕造——池神庙

在山西运城市南郊2公里土垣上,位于中国最古老、规模最大的池盐产地--运城盐池边上,是我国盐业及盐运史上的重要标志,也是山西运城起源之所在。运城之所以成名,就在于其为盐运之城。这里曾出产全国绝大多数的食盐,历代均为官方管辖之重地。盐是老百姓日常生活必不可少之重要资源,池神庙在社稷安全和老百姓的心中所占之地位,可想而知。因此,后来便有了皇家敕造之池神庙。


唐代大历年间以神赐瑞盐,遂建池神庙奉之。池神庙最早在唐代建成,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古建筑群。整个建筑群落约有千余间,有着极为严整的中轴线式规划,中央有三座大殿、联三戏台、海光楼、望湖亭等主要建筑,更有数十间东西厢房为配。


池神庙始建于唐大历十二年(公元777年)。史载当时由于特定的自然原因,盐池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“红盐自生”的奇观。盐官将此事报奏朝庭,称此乃大吉大瑞之兆。唐代宗李豫经核实后龙颜大悦,特下诏书,赐运城盐湖为“宝应灵庆”池,钦定在盐池建庙,赐封池神为“灵庆公”。


从唐代大历年间后的历朝历代的君主,都希望盐利能给国家增添赋税,都对池神庙进行了扩建和修缮。因此,在这里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及近代六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及建筑风格都有突出的表现。其中唐代三大殿、宋代包拯整治盐务遗址、元代碑廊戏楼、明代禁墙、清代御旨及近代典故等景观或古朴悠远,或超凡脱俗,或庄严肃穆,或大气磅礴。


一池盐引起的战争


谈池神庙,就不能不说盐湖和盐湖背后的故事。


运城市盐湖区的南面,即中条山之阴,有一片总面积132平方公里的盐湖。经历数千年变迁,盐湖还是盐湖,几乎寸草不生。


从上世纪80年代初,此处已不再生产食盐,转产工业用硝。蓝天白云下,微红泛蓝的一池池卤水异常纯净,硝像雪线一样横亘在远处。夏日炎炎,蒸腾的水汽富集形成雾,中条山若隐若现。当我们走到盐湖堤岸时,炎阳高照,风正劲,遮阳伞完全打不开,清明的空气里,莫名地游窜着一股股的南风。旁边正在做养水的工人说,这不算大风,春天的风才叫个大。但没有这风,盐湖的盐无法析出,所以这南风也叫盐南风。


盐湖南倚中条,北靠峨嵋,东临夏县,西接解州。在东郭有这样一串谚语:“一年一场风,年初到年终。刮断山,刮断岭,刮得磨山翻烧饼,刮得碌碡发流星,刮得小麦扑满地,刮得玉米成光杆,刮得花生不见面。”盐湖东西长,南北窄,四周高,中间低,形似元宝。围绕着天然的聚宝盆,发生过多姿多彩的人类行为,因为无确实的考古依据,许多意会的东西只能贴上“传说”的标签。


史载,五千年前,我国历史上发生了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,即涿鹿之战。它就发生在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黄河中游河东(今运城)一带。关于这场战争,众多古籍多有描述,生动奇诡。大致意思是,黄帝战蚩尤,久战久不胜,因为蚩尤坐拥盐田粮棉之地,又得丰富矿山冶炼出金属武器,自然“国富兵强”,难于被攻破。可是,后来黄帝不仅联合了本家兄长炎帝,而还请出蚩尤部落的杰出人才风后,所谓“得风后于海隅”。海隅即现在解州东门外的杜东村。不知风后当初为何要背叛自己部落,但他这一出山,实在是彻底改变了战争的方向。伟大的战神蚩尤最终被肢解成多块,有人说,这也是地名“解”的由来。


地质史上,运城盐池一带曾是浅海区,后经造山运动,中条山脉崛起,从而把盐池这一片浅海区与大海割离开来,形成了一个内陆湖泊。盐池便是东去大海留下的遗产,所以古时称鹾海,或勃氵解。《齐都赋》解释说,“海旁曰勃,断水曰氵解也。”勃氵解也就是紧邻大海的断水(湖泊)。解又由氵解衍生而来。不过这样理性的分析比起民间传说,就枯燥逊色多了。多数资料仍然显示,蚩尤的血流入百里盐田成为点盐之卤,如今依然能看到的赤色卤水便是蚩尤血化来。


蚩尤死后,据称其九黎部落残余被黄帝追撵向南方及其他边远地区,进而形成后来南方多地的少数民族,像苗瑶等。这些少数民族传承着久远祖先的血脉,长久以来沿袭着神圣的祖先崇拜。祖先灵魂不死的情感化,体现在许多地方均以蚩尤命名。这也造成了历史的混乱和真假难辨。


不过,黄帝大战蚩尤,无疑就发生在盐湖周边。至于蚩尤是外来的侵略者,还是被迫打守卫盐湖的正义之战,史书或含混不明;或捍卫正统的黄帝,将败将蚩尤妖魔化、丑恶化,安上“犯上作乱”“杀戮无辜”的罪名。这是历史由胜利者书写使然。不过,不管朝代如何更替,民间依然保存着细微朦胧的岁月痕迹,或许它们更接近真实。


蚩尤村


盐湖南边有一个叫蚩尤的小村庄,传说为蚩尤城旧址。这个村庄在明万历四十一年被改为从善村,之前还有一段时间改成过服善村。2004年,恢复蚩尤村名。更名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强权意志,其实这个以恶人命名的村庄并没有恶人的后代,最老的住户也不超过300年,村民都外迁而来,不过就是炎黄的子孙。如今,村庄有600来户人家,2600来人,其中约五分之一的人来自河南。这些炎黄子孙,因为住在蚩尤城里,便对蚩尤有了说不清的感情。


村庄临近盐湖,过去这里设有盐店,从盐田出产的盐经过磅秤后,运向四面八方。现在仍有东盐店、西盐店的地名存在。村委会就设在西盐店的旧址上。村中的人聊起蚩尤,他们个个都能说出个长短。


新立的蚩尤村名碑庄重硕大,就矗立在公路边,十分抢眼,背面刻有《蚩尤村更名碑记》。不远处另有一块小一点的石碑,刻着运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“蚩尤村遗址”字样。村人很想再立个蚩尤像,或建个蚩尤庙,但缺乏资金,他们觉得只是个美好的梦想而已。由于宋真宗时流传的关公大战蚩尤的故事,村里人对关公意见很大,没有关帝庙,家里也从不敬关公,也很少有人到闻名遐迩的解州关帝庙去一游。


蚩尤村可耕地很少,所以从前村里人在盐厂做工的为多。现在盐田不再产食盐,村里的青壮劳力与其他地方亠样,选择外出打工。30年前,山西人几乎吃的就是这池盐,如今吃的是经由山西省盐业管理局监制的外省加碘岩盐。路过田四喜家时,他捧宝贝似的捧出储藏的原盐池生产的粗盐让我们尝,说这颗粒盐味道重,尤其腌咸菜香。我拈起几颗放进嘴里,味道的确厚实醇正。田说当年盐厂停业后,附近老百姓近水楼台先得月,车拉担挑了不少,家家都存了一两千斤。他家现在还剩余七八百斤,管保再吃个十几年。最后他还特意强调这池盐就是好,长吃脖子也不会粗。


如今的盐湖依然浩大,不再生产食盐,转产芒硝,只是保留了一小片传统生产食盐的盐池作为文化遗存。我们去的季节正是养水阶段,只有极少数的人在作业,已看不到过去夏天里出盐的繁忙景象。盐池最忙的季节,就是冬日产芒硝时。整个盐湖现属南风化工集团经营。芒硝,即含水硫酸钠,经过加工变作无水硫酸钠,也叫元明粉,是生产洗衣粉的主要原料。


运城人:一个平常心面对生活


如今依靠着这片盐池与池神庙的护佑,运城这个“盐运之城”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,有关盐的历史也翻过了一页又一页,但其深厚的盐文化却积淀在各个角落。运城继1993年改为县级市后,2000年再次升格为地级市。如今因影视传播再度被关注的晋商,其根源可追到那片盐池。春秋战国时的猗顿,因经营河东池盐而成为巨富,他可说是最早的晋商代表。之后,历代都有大批的盐商发迹,他们是晋商中的一支生力军。盐一直相关国计民生,经营盐业需国家统一调配,与盐沾边的商人都得了丰厚的回报,同时这些人反过来对地方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发展产生影响。


山西设计|新元素设计|运城画册设计|VI设计|LOGO设计|名片设计|UI设计|广告设计|产品设计 运城新元素设计 新元素杂志